2025-06-02 23:33:29 作者:柴安东 李栋 公维勇 周吉帅 桑冬冬 浏览数:0
在山东德州乐陵市郭家街道南夏村,一方院落、几间农房组成的“科技小院”,成为连接科研与土地的特殊纽带。来自88858cc永利官网等院校的研究生们,以青春作笔,把论文写进万亩良田。
学生们对小麦进行理论测产
这批驻扎小院的学生共4人,院长李琼来自甘肃,高成城和郑金威是山东人,数吴站仟最远,家在云南。打药、施肥,一喷三防,这些书本上常常出现的字词,他们也是在入驻小院后、走进麦田里,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。
忙活了一上午,算了好几遍,大家得出最后的结论:今年小院的试验田预估亩产将达到1200斤,这个数字让四个人很是欢喜。擦擦脸上的汗,拍拍裤腿上的土,高成城又开始张罗下一个任务:录制科普视频。
学生们在录制科普视频
在科技小院,四个人各有各的研究课题。“去年我已经研究了一季小麦了,发现施完锌肥之后,可以增加小麦的持绿性,就会增加它的灌浆时间,产量就会增加”,李琼的课题是探究锌肥对作物生长的影响,这在麦田里可派上了大用场。
学生们在麦田里取土样
临近中午,四个人在返回小院的路上碰到了83岁的夏秀兰奶奶,老人家二话不说,非要拉着他们去家里吃顿饭。在老人家的心里,小院的学生走了一批,又来一拨,都是20刚出头,但个个是专家。“懂得技术了,省工省时,还省钱。原来的麦子打八百来斤,现在打一千二百斤”,正是听了他们的建议,她家的小麦产量才能一年比一年高。
不过学生们刚来的时候,可没多少人信他们的话。村民张玉红说,他当时就想,种了几十年地,经验一大把,还比不过二十来岁的大学生吗?学生们也不多说,在他们选择的部分地块推广测土配方和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。等到收获时节,产量一亮相,张玉红和很多人一样,大吃一惊。“一亩地差出300多斤,我一看,不听人家的不行啊,还是科学种田好。”
麦收近在眼前,最怕干热风和下雨天。听到当地气象部门发布预警,近期会有干热风天气,村民们心里有些不踏实,小院的四位学生赶紧把大家召集到一起,一起说说应对办法。
学生们为村民开展“夜间培训”
乐陵市科技小院开办11年来,已为当地引进农业技术10余项,举办农技推广培训超290场,直接惠及农民约3万人次,技术指导覆盖面积约20万亩。乐陵市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梁军说,这是大学生们给这片土地交出的一份闪亮的成绩单。
学生们在分拣小麦植株,准备做实验
送走乡亲们,趁着清凉的晚风,四个人又开始分配第二天的工作任务。用不了三五天,南夏村的麦地里将会是一片耀眼的金黄,那是丰收的颜色,也是他们青春的底色。
原文链接:
编辑:陈煜蕊
责任编辑:林鑫